纳凉床的历史

江户

日本中原战争后,在丰臣秀吉将三条和五条大桥重新建设后,鸭川河源町地区渐渐地因风景和商业贩卖等热闹起来。富商们也开始在风景绝佳的位置设置起观赏席,周遭也开始开启了许多茶屋。这即为纳凉床的最初起源。 进入江户时代,鸭川石製河堤也大都整治完善,附近逐渐形成花街模式。再加上每年祇园祭的开办,整个地区好不热闹。江户时代中期,约莫有400家茶屋在此营业,进而逐渐组织化。当时架设在河床浅滩处的纳凉床被称为「河原的凉意」。

【絵図】「四条河原夕涼其一」(『江戸時代の京都遊覧 彩色みやこ名勝図会』白幡洋三郎 彩色・著) 【絵図】「四条河原夕涼其一」(『江戸時代の京都遊覧 彩色みやこ名勝図会』白幡洋三郎 彩色・著)

明治・大正

进入明治时代后,各店家会固定在每年的7、8月沿着鸭川河畔两侧架设纳凉床。两岸边缘以高架式为主,沙洲沿岸则架设在河床上,三条大桥下的商家们则做出了阳台外推式的纳凉床。 随着明治27年(1894)的鸭川运河工事和大政4年(1915)京版电车鸭东线的延伸工事,左岸(东侧)的纳凉床逐渐消失。而在大正时代,因应治水工程,纳凉床被全面禁止。也因治水工程,出现了禊川。

【写真】「三条大橋下の床」(写真協力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) 【写真】「三条大橋下の床」(写真協力 国際日本文化研究センター)

昭和・平成

昭和4年,纳凉床被半永久的禁止摆设。来到了昭和9年的室户颱风与隔年的集中性豪雨,纳凉床被破坏殆尽。到了第二大战时期,夜晚在纳凉床上点亮的繁华灯光全数消失。 二战后,昭和27年颁布「纳凉床许可基准」政策,订定相关的架设法则。由纳凉床架设许可的组织京都鸭川纳凉床协同组合(前身为鸭涯保胜会)订定「纳凉床设置规定」并处理其相关事务与文化传承等务。

【写真】鴨川越しに眺める夕暮れの床 【写真】鴨川越しに眺める夕暮れの床

鸭川纳凉床的历史年表

慶長末年(1614)〜 寛永年間(1644) 河源地区为艺女歌舞伎等地游玩之地,就连在知名的绘卷画「四条河原图」也将此热闹景象画下。
寛永2年(1662) 知名古作家中川喜云所写的『案内者』中,记载了当时纳凉床的模样。
元禄年間(1688〜1703) 四条河原地区的纳凉床风气旺盛,热闹非凡。
宝永5年(1708) 3月8日发生洛中大火,风俗等行业一时衰退不少
宝暦年間(1751〜1763)〜 天明年間(1781〜1788) 迎来四条河原地区第二次全盛时期。
安永年間(1772〜1780) 圆山应举(日本江户时代中期的画家)将当时的盛世影像描绘于他的作品「华洛四季游楽图」、「都名所图会」(1780)和「都林泉名胜图会」(1799)之中。
文政9年(1826) 绘画作品「四条河原真景」描绘了当时人们在纳凉床上将双足泡入水中的悠哉景象。
明治期(1868〜1912) 纳凉床的固定在每年的7、8月时期举行。
明治10年(1877) 四条大桥东南方的河源地区也出现了在鸭川川床上摆设的纳凉床。
明治25年(1892) 四条大桥东方出现高架式的纳凉床。
明治27年(1894) 在四条大桥东南方出现高架式纳凉床,而在三条大桥的桥下区域则是有了白天就开始摆设的浅滩式纳凉床。
大正初期(1912~) 由于治水工程,打造出禊川。
大正12年(1923) 通过「鸭川河川川床使用与营业设施物件」的条例后,纳凉床的设置标准在此被确定。 但是,随着用铁柱架设支柱、搭铺顶棚等店家逐渐增加,着实有碍风景。
昭和4年(1929) 所以在河川川床上架设半永久的高架式纳凉床是被限制禁止的。
昭和9年(1934) 名为室户的颱风侵袭日本,在日本全国造成死伤、失踪人数超过3000人的重大灾害。
昭和10年(1935) 6月,由于集中性豪雨发生,京都市内遭受严重损坏。 该季节裡搭建的纳凉床全数被冲毁。 经过陆续的修建才呈现出现今的姿态。
昭和17年(1942) 因应太平常战争(第二次世界大战)的灯火管制条例,禁止摆设纳凉床。
昭和26年(1951) 4月,京都府议会举行协议会。 5月时,通过「鸭川高床」条例,数家餐厅开始设置纳凉床。
昭和30年左右(1955) 40~50家餐厅提出纳凉床的营业申请。
平成11年(1999) 5月1日〜9月15日为止,晚上可摆设纳凉床营业。 仅有5月可于于白天的营业。
平成12年(2000) 纳凉床的营业期间更新为5月1日〜9月30日的夜晚时段。 另外白天的营业时段更新为5月和9月。 实施第一次清祓式。 同年11月3日,取得都市环境设计会议的第一次JUDI优秀赏。
平成18年(2006) 4月时,京都鸭川纳凉床协会正式认可「鸭涯保胜会」。
平成19年(2007) 「鸭川纳凉床」以地区品牌名称注册为商标。
平成27年(2015) 申请纳凉床营业的餐厅达到100家。